(资料图)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围绕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最强烈。因此,只有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才能让科技创新离需求更近、离实用更近,让科技创新更有效率。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也在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去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至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4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四分之三,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4.8万亿元,企业贡献了超80%的技术吸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
继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从体系建设和目标导向两方面重点发力。
从体系建设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偏弱。多年来,在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和高校占据主体地位,企业主要被视为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承担技术成果转化。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决策专家组中,企业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偏低,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决策中的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不强。
为此,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从目标导向看,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能力和动力不足。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更偏向“短平快”的实际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较低,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企业承担更大责任。为此,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
面向未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意味着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将有更积极主动的作为。企业将带动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高水平目标导向研发活动,建立起更加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科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上一篇:投资日历:周四资本市场大事提醒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5948亿元支持乡村振兴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5948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发展、东西部协作、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发展,
-
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提出到2022年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机制
-
中国六部门印发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
21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国家林草局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
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华北黄淮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中新网12月1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8时至今日6时,新疆北部降小到中雪,木垒局地10毫米。今晨,河北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